横幅广告一

鲁昔君先生简介(大石桥)


 

鲁昔君,亦名西君,号红石山人,男,1934年生,辽宁省大石桥市人。师从贾平西、李宝瑞,1985年入鲁迅美术学院深造,在王盛烈、季观之、孙恩同等先生指导下学习画。美术家协会会员,  鲁昔君先生国际美术家协会理事,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当代花鸟画研究会理事,辽宁省画研究会理事,世界铜奖艺术家,大石桥市画院高级画家。传略入编《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当代美术家人名录》、《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2006--2007、2009--2010年度百位杰出画家,2010年入编《著名国礼艺术家》十二人辑。

2作品年表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

1991—2008 年,曾入选第7—14届当代花鸟画邀请展,14届展获《学术奖》。

1994年《又是丰年》入选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获国际文化交流荣誉奖。

2001年 《丝不尽》入编静思园杯部分美协会员国画一等奖作品集。

2005年《关东山情》入选第二届美协会员画精品展。(美协主办)。

2006年《快雪时隋》入选纪念“讲话”发表60周 年全国美展。

2006年《朝阳似火》入选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画展。

2006年《载歌载舞》入编中央电视台成立四十五周年,书画集。2008年《刘少奇主席永远与人民同在》入选纪念刘少奇主席诞辰110周年画展。

2009年 《长寿、依依情、天然成趣》三副作品入编辉煌60年——翰墨华彩写春秋。2010年《春风得意》特邀入选第九届中华当代书画艺术展,并荣获“最高荣誉金奖”特授予当代实力派画家荣誉称号。

3社会评价贾平西(美术家协会会员):鲁昔君的画,阳春白云,红石山人的画,大器晚成,他的画,生活、笔墨、气魄、魅力、令人刮目。红石山人,每每有一张好画,无不在长病呻吟中诞生。正因为有书画相伴,他才能活到今天,书画能长寿。

那年春节前夕,他在盼望中,突然接到美术家协会给他的通知:正式批准红石山人为十三亿居世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级画家。当天,人深夜静,红石山人画画加画画,还是加画画,翻来覆去睡不着,轻手蹑脚的下炕,摸索着走出房门,向东直奔石头砌的厕所一面掐

腰尿尿,一面抬头望着红石山上映着半面清辉,鲁昔君红石山人,仰天感叹:老天爷呀,红石山人那,我就是死了,我也瞑目了!我愿把我的艺术留给后世人民评说。也算没妄来到这个世界走一回。

马喆(文学博士):鲁昔君先生是辽南人,过去少有谋面。但是,他的作品几年前就曾拜读过,留有很深的印象。因为,有了一份乡情的缘故,我对他的画平添了许多好感。

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要磨励功力,要陶洗心性,要积淀修养。鲁昔君先生属于“大器晚成”型的画家,他对绘画艺术的探求历经半个多世纪,可以说绘画的过程即是其生命的体验过程,其灌注于绘画中的情感构成了他最精彩的人生。他在艺术道路

上长期侵淫,不急不躁,克服了重重障碍,志弥坚,情笃深,从而天道酬勤,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取法乎上,鲁昔君先生通过多年的实践谙识于传统绘画的精要,但是他师古不泥古,求法知通变,视野贯通古今,走了一条学习古人、着眼生活、侧重当代的艺术道路。因而,他的作品全无袭古之造作,饶有时人之意趣。他的创作受当代画风影响颇深,却能脱出旁人窠臼,

在题材挖掘、主题营造方面独辟蹊径,以内容驾驭形式,以形式表现内容,两者之间相得益彰。画中有自我,方能见天地,他把样式和技法的汲取,消融在主题和情感之中,作品神韵天发,极具生机。

鲁昔君先生的花鸟画笔墨粗犷放达,具有北方画风的鲜明特征。其线条泼辣劲挺、雄厚有力,凝金石之气;用色大胆质朴,色块铺陈和墨

线交错构成,增添了画面的形式感;善用浓墨,并加以干、湿、虚、实的诸多变化,加强了空间的张力。同时,他在创作中融入了版画和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这使他的作品无形中产生了朴素的美感。

王思强(博士):鲁昔君是一位十分受人尊敬的艺术家,他为人憨厚、朴实、刚正不阿,对待艺术执著、虔诚、孜孜以求。我与他相交数年,无时不为他的人品画品所感染。

1995 年,我请他专程来北京作画,前后余月,本想借此机会让他在北京或到外地好好游玩一下,可他每日闷在宾馆房间里静心画画,一天也不肯出去闲逛。1999年他专程来京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开幕式,朋友们又想让他趁机在京调养些时日,他又是当天来,当天返回。我深知他除了要争取时间画画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不愿给朋友添麻烦。他是个要强的人,他的信条从来都是宁愿付出,从不索取。

鲁昔君先生出生在辽东半岛渤海湾一个小镇,从小家境贫寒,全家人靠父亲打短工挖野菜糊口度日,根本没有钱供他读书。和他同龄的孩子,有的已走出大山,到外边念书去了。可是他还得拎着羊鞭为人家放羊,用挣来的几斗米填饱肚皮,应该说他的童年是一把辛酸的泪。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不肯让儿子一辈子当睁眼瞎,就在冬季农闲时,让他跟一位私塾先生读了两个冬天的书。教书先生每日必教学

生写几篇毛笔字,这为他后来书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鲁昔君虽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户人家,但从孩童时代起,就酷爱书画,当时,山村兴唱皮影戏,鲁昔君感到很幸运,他对皮影的人物、车、马等造型极感兴趣,山里每次演皮影,他都去看,并用树叶模仿着去剪裁人物

和鸟虫鱼等。在放牛时用树枝在沙地上画《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人物,这是他最早的艺术殿堂和美术实践,这也是他书画艺术创作的启蒙。

鲁昔君真正走向书画艺术创作,还是从1953年开始,那时候他结识了李宝瑞、贾平西等人,由于受到他们的影响和熏陶,他才真正认识到绘画创作是怎么一回事。他创作的第一幅指墨画《凝视》获得了成功,成为他的处女作,这是他美术创作的一个起点。

1985年,为了提高艺术水平,他又自费到鲁迅美术学院深造,授业于王盛烈、季观之先生、鲁迅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延安的鲁艺,鲁艺是共产党根据革命事业的需要一手缔造起来的学校,是当时一所区别于世界上各国包括旧在内所有类型艺术学校的最新型的艺术

学校。在战争年代培养了一大批能文能武、拿得起来、放得下的文艺干部。1958 年改名鲁迅美术学院后,在新文化艺术领域的贡献更是彪炳史册。在鲁迅美院全面系统的对画的了解和学习,为他的艺术创作注上了新的活力。他创作的思路更宽了,表现的手法更妙了,创作的个性风格也更强了。

艺术是创造性的精神之花,是心智的果实。从生活到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提炼抽象的过程。绘画艺术并不是以万物的外表为终点,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情态,把对精神经验的感受化为对艺术本身的追求,使抽象的形式成为新的灵感,新的内容载体。蜕掉物形,撷取情态,删繁就

简,神超形越,移情于抽象,突出强化创作主体内在因素的表现。鲁昔君在他现实的绘画生涯中,深知艺术作为一种心灵的表达形式,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存在,是不能脱离与自身相对应的自然界的。他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异质同构关系。艺术是人在征服自

然梦想超越自然的现实行动和心灵体验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几十年来他始终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把艺术创作的根深植于他生活工作的大山之中,向大山汲取营养,不断耕耘,不断收获,终于取得成功。

欧阳希君(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画如其人,他的作品具有朴实无华的审美境界。他长期受黑土地的滋养,那山、那水、那物、那生灵,都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活力。他涉笔成趣,花草、翎毛和走兽生动简括,是生活的真实经由艺术的加工和提

炼,注入画者心机真情表白的结果。他对家乡的风物有着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作品能出化机而别有洞天。他观察的视角,追求的情趣,往往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构图简约,发笔直率,从不拖泥带水,画面达到了以少胜多的视觉效果。像作品《思归》画面由一组倾斜

的平行线,三组竖立的燕子剪影两聚一散地与之相交,构思构图奇巧,笔墨语言精妙,可谓出奇制胜。鲁昔君的作品有着浓郁的田园风味,以装饰性的格调去体现生活的情趣,取舍有致。同时,他的作品隐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因而迁想妙得,意

在画面之外。他的以柞蚕蛾为母本的创作,最能体现他创作的深刻主题。放蚕缫丝是农耕生活的一部分,孕育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蚕娥这种人间生灵很早就成为文学艺术涉及的题材,在各种艺术门类里都有所表现,从而进人到审美范畴,抽象提升为具有美学意

义的符号,被历代艺术家所观照。在唐代由于丝织业的发达,以及人们对服饰面料的时尚要求,在妇女中盛行了以“蛾眉”为美的时风,晚唐温庭筠词中就有“懒起画蛾眉”之句,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更资以形象的佐证。而鲁昔君先生通过长期的观察揣摩,以绘画的形式赋予这一题材更高的审美意境和更丰富的哲学内涵,他把柞蚕的生命过程加以象征性的演绎,使作品具有充实的主题含量,启发了观者的思维,促动了观者的情感。诸如《丝不尽》、《丝源》、《柞蚕蛾》、《中华柞蚕》等作品都以质朴的绘画形式和语言,表达了鲜明的主题,寓意着对生命强烈的渴求和生生不息的轮回。他通过以绘画形式对这一题材的挖掘和整理,真正完善了自己在花鸟画艺术道路上的体验,形成了迥异于他人的面貌,从而架框出独特的艺术空间。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凤里街沙湖天地酷客艺术    邮编:215000
投稿邮箱:cooki.k@163.com    合作热线:400-158-1000    0512-65129996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