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广告一


112225179_11n.jpg



    第一次看到一空的画,是在他的博客上。他那看似随性的用笔和清静飘逸的笔墨,构建了幽深奥妙的意境和空灵的画面。给人以空而不空,意境万象的无限想象。我看后激动不已,随即邀他来山东一晤。

   初识一空,但见一袭布衣,性情温和。交谈便知,他文革开始那年生于江苏无锡,自小学画,因画缘佛,遂出家六载。继而由佛悟画,终成职业画家。

   观其绘画姿态,用笔形散而神聚,轻松飘逸,恣意盎然,全无那些凡俗画家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之势。他作画用纸也极其朴素,随手拈来一块枯黄草纸,就信笔涂抹起来。他作画往往先从一点下笔,勾、皴、泼、点相互呼应,成画洒脱又不失其完整。他作画时最推崇的是“得意忘形”,据说是他的启蒙老师董行宾所亲授,观其意大概是作画时对物象的理解须得其精神之意,而不要拘泥于形体之虞。

    在一空画中,似乎蕴蓄着某种暗示,而那层暗示,又仿佛是一种轻盈流动的语言,它更丰富了画家的创造力和读者的想象力。用佛的思想来说,仿佛接近了“机锋转语”,有引人入胜之妙。看一空的画,感觉仿佛我们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静心品味陶渊明和王维的田园诗。寥寥几笔,淡淡着墨,使我们澎湃的心绪安顿下来。它不是有什么东西塞进我们心里,而是把本来充塞在我们心中的那些俗虑清洗出去。

   和许多长期修行的居士一样,一空也将坐禅作为一种独特的训练方式,并将它作为一种体验人生的重要手段。因为这种手段能带来灵悟,带来般若智慧。而通过般若智慧的观照,便能领会人生乃至宇宙的真谛。二者之间的和谐,就会产生非常意义的象征,透过这一象征,展现于艺术之间,于是艺术便成了心境的再现,自然而然地充满禅味。因此,佛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一种奇特的微妙的潜意识上,谁也无法用语言去把它剖析得一清二白。就像一空通过禅定的训练而获得一种创作的灵感一样,那是一种语言所无法形容的能力,当他一旦运用这种能力去进行创作时,就会有一发而不可收拾,犹如决堤的洪水般的力量,非要任意挥毫、畅快淋漓地尽情倾泻,或一气呵成不可。这可能就是通过禅定所获得的般若智慧吧。

    一空的绘画成就,得益于他对佛法长期的修行。佛法之所以与一般的哲学和教派不同,就是因为佛法具有“般若妙慧”。如果我们能透过这层智慧的观照,那么,宇宙中的一切虽然错综复杂,我们也可看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并且还能任意遨游于万物之中,逍遥安适。可以这样说:“般若智慧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而艺术是阐扬般若智慧的一种最佳途径”。而通过运用这层智慧而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一般庸家平手永远望尘莫及的。因为“艺通于道,道与艺合”,乃是上乘。

    我想,这就是一空所追求的艺术之根本吧!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凤里街沙湖天地酷客艺术    邮编:215000
投稿邮箱:cooki.k@163.com    合作热线:400-158-1000    0512-65129996

二维码